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面对肿瘤我们缺失了什么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05-14 】

不同的国籍、肤色、人种,都会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共同的“杀手”——癌症。今天,我们换一个视角,从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常见肿瘤的发病趋势、早期检出率、科普教育入手,看看我们的抗癌之路和先进发达国家还有多少差距。

筛查意识缺乏制约治疗效果

如今,中国大城市的大肠癌发病率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但大肠癌患者中早期诊断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超过80%的患者确诊大肠癌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制约了治疗效果。

临床中,大肠癌中的原位癌无需“开腹”,通过腹腔镜引导下的肠癌根治术,便能实现在较快的时间内摘除病灶,无须后续的放疗、化疗,就能获得基本治愈。大肠癌I期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项历时3年在闵行社区大肠癌筛查的数据显示,癌前期病例检出率达到1830/10万,大肠癌检出率201/10万,早期12例,早期发现率达到33%。远远高于本市大肠癌早期诊断率11%,起到了尽早发现、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

如今,肠镜、便隐血实验、肛门指检、CEA和CA19-9等肿瘤标志物都是早期发现肠癌的利器。不过,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忽视了前两项检查。体检时外科医生会做指检,可多数人觉得不舒服或不好意思,选择了放弃,也有很多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时因害怕肠镜检查,放弃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黄金机会,错失治疗最佳时期。

同样在妇科肿瘤的宫颈癌中。女性生殖道癌症中宫颈癌是排在最前面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农村妇女缺乏早期筛查的意识,也不做体检,往往出现了阴道出血等症状时才去就诊,初诊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了。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宫颈癌早已不是一种常见癌,究其原因,巴氏涂片等宫颈癌早期筛查理念以及宫颈癌疫苗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即便发生也往往都是早期病变。

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规范,它是肿瘤治疗的一条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手术中,肿瘤的规范治疗指的是在不破坏瘤床的条件下,精确、无误地摘除病灶。而从大的方面而言,治疗必须依照国际NCNN诊疗指南这本肿瘤治疗的“圣经”,严格进行。在实际操作中,中国肿瘤治疗要做到“规范”二字任重而道远。

尽管指南被誉为治疗的“圣经”,但是不同的患者病情千差万别,所有治疗方案都需要经过综合诊治团队的讨论后,治疗获益程度,做出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随着诊疗机器的推陈出新,躲藏于肺部和头颈部的微小“结节”被准确地“抓”了出来。良恶之辨,切留之择,既考验着大夫,也是摆在患者眼前的一道两难选择。此时,无论结节好坏的“一刀切”,都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此时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肿瘤患者的治疗必须以诊断金标准——病理为依据,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同一个癌症,不同的分型、不同的分期、不同的年龄,治疗方案也应该在指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保证每个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获益。

科普缺失错过治疗黄金期

肿瘤从最初的产生、发展到最后的扩散,整个过程一般历时多年,其间的“癌信号”也时常向我们警示。但是,科普教育的缺失,让我们时常对这些早期“癌信号”视而不见,特别是一些非特异症状的早期信号,我们经常忽视或者漏诊,进而错失了治疗黄金期。

在诊疗中,有些肾癌早期患者可以出现突发高血压或糖尿病。通常,肾癌伴发的高血压,是由于肿瘤分泌“肾素”,导致血压明显升高。此外,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盗汗、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恶心、便秘、肝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等诸多肾脏以外的异常表现,也有可能是早期肾癌的信号。

同样,以近些年发病速度增幅最快的胰腺癌为例,患者早期会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隐痛及腰背酸痛、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消瘦、乏力、中年突发糖尿病等癌信号。如果这些患者能够获得足够多的科普信息,当出现上述类似慢性胃病的症状时,第一时间前往肿瘤科“排爆除险”,或许我们能够在癌症还处于原位癌的时期就予以根治,治疗效果也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