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专家提醒: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应正确客观地了解病情,面对现实,选择科学方式降压是关键。
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晓红副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血压是破坏心、脑、肾等器官的“无形杀手”,如果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周围血管疾病,也会加速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而且如今高血压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在高血压病的日常防治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控制体重、体育锻炼、低盐低脂等健康饮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外,还需注意选择科学的降压方式。
降血压用药应个体化
高血压是心梗和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身边每死亡5人中至少有2个与高血压相关,王晓红指出,这跟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正规治疗、对降压药了解不足密切相关。
王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她经常听到许多高血压病人都提出一样的问题:高血压用什么药最好,“其实并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适合的药,只要选择对症,每一种药都可能对你是最好的,相反,选择不对,同一种药可能就是不好的。”
专家提醒高血压病人,用药要正确,首先应到医院全面检查,了解自己病情的详细情况,包括血压高的程度,心脏、肾脏、脑、血管,还包括血化验血脂、血糖等。医生会根据这些资料,为你选择最适合的药,有时还需要联合用药。“各类降压药主要机理不同,所以针对的病情不同。”
血压正常就停药很危险
王晓红说,临床上经常见到有的高血压患者看到血压降下来了,便自行停药,过几天血压上来了又开始用药。这种服药-停药-服药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轻者会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反弹,加重血管的伤害;严重的会导致中风和急性心梗等血管意外以及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应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或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治疗方案。
定期体检,常测血压
有的患者即使血压很高也不一定有头晕等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十分必要。此外,在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50岁女性)人群中定期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了解血压水平变化趋势的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平稳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王主任告诉记者,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但要达到“个体化”,需要做许多实际工作,其中一项便是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同时有利于医生正确指导患者用药。所以,患者应定期主动测量血压,可每天在家里自我测量1至2次,至少每周测量2次。每一季度尤其是季节变化时到医院做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专家提醒,自测血压值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是正常的。自测血压时,如果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量三次血压都高于正常140-90mmHg,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另外,患者在选购血压计时,应尽量选择传统的水银柱血压计,可以相对精确测量血压值。因为电子血压计采用的是一个经过统计学处理的相对固定的比较基准,这个基准对大部分人可能是合适的,但不能适用于广泛的人群,特别是不能适用于血压不正常或心功能异常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