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打赢“秋冬腹泻”保卫战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11-03 】

秋冬换季,谨防腹泻

近日,随着天气转凉,西安市各大医院消化科的腹泻患者明显增多,尤其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这是因为进入秋冬季节,人体的肠胃道功能减弱,加上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变大,不注意保暖,还有饮食不洁等原因,这些内外因素综合起来,就极易使人罹患腹泻。

调查发现,秋冬季发生腹泻主要集中在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其中10~12月是发病的高峰期。患者以6个月到3岁的幼儿为多见,成年人也有不少病例发生。临床证实,秋冬季腹泻主要有两大特点:1、起病急,病情重。初始常见呕吐,并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体温多在38~40℃之间。2、病后两天出现腹泻。腹泻一般持续3~4天,大便每日10次左右,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呈花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无腥臭味。

更为可怕的是,腹泻首先会对人体营养吸收产生影响,使人感到头晕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出现营养不良,影响儿童发育。其次,长期腹泻会导致身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使患者出现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的情况;再者,严重腹泻还会引起并发症,像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性肝炎、真菌性肠炎等疾病。WHO的调查结果显示,腹泻时目前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切勿滥用抗生素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些成年人或者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腹泻症状,马上吃止泻药、抗生素,希望“一吃就灵”,腹泻症状马上停止,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习惯。

研究表明,我国的腹泻病人大约只有30%需要抗生素来治疗,70%不需要也不应该用抗生素治疗。这是因为秋冬季腹泻很多情况下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细菌感染,常见如轮状病毒等,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不会产生治疗作用,反而会使肠道内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还有一些强力止泻药,会让体内的毒素堆积,排不出来,应该以补水、补电解质为主,一边排出“毒素”,一边补充盐分和水分,等待病情自然缓解即可。尤其是对儿童和老人来说,肠胃功能本来就很脆弱,止泻药、抗生素极易损伤肠胃黏膜加重病情,同时加重肝肾负担。所以,腹泻时不要急着服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防患于未然,预防很重要

秋冬季腹泻一定要科学预防,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才是重中之重。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调节好饮食。在腹泻急性期要减少进食量,但不必进食,吃奶粉的幼儿可以在冲奶粉时加些米汤。要食用一些米粥、面汤之类的稀饭,急性期不要食用鱼、肉,还有少食生冷,蔬菜最好不要凉拌食用,因为生冷食物最容易刺激胃,加重病情。

注意保暖。秋冬季昼夜温差大,很多人换衣不注意,很容易受凉导致腹泻。对幼儿来说,家长可以用一个暖水袋给孩子热敷腹部,还可以给孩子多揉揉肚子,注意清洗孩子的玩具、餐具以免感染病毒。

加强锻炼。儿童和老年人的体质差,抵抗力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因此儿童和老年人平时可以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避免交叉感染。要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吃东西前先洗手,小儿玩具勤清洗,尿布勤洗勤换,最好用热水烫一烫。老人出门最好带上口罩,多添加衣物,避免着凉,感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