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意义深远,但干燥症(中医称“秋燥”)会对这个养生季节造成干扰。专家指出:对付秋燥很简单,很重要。
陕西省中医医院干部保健科王凌主任表示,秋天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变小,气候变化必然影响到人体。容易出现咽干、干咳,疲倦乏力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一定要拒绝以秋燥为主要表现的秋季综合征。
天气凉爽全身却很“燥”
凉爽的秋季,许多人晚上却睡不着了,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声音沙哑、大便干结等症状。中医上,这些症状被称为“秋燥”。
王凌解释,燥邪当令,易伤津液,秋燥是外感燥邪所致。燥邪从口鼻而入,直接犯及咽喉,导致咽喉干痒、咳嗽等情况出现。另外,燥邪伤肺,影响肺的功能,肺阴、肺津不足也会导致干痒、咳嗽等。
干燥的秋季气候还容易让人产生烦躁抑郁的心理波动,再加上各种压力的干扰,秋季失眠就成了很多人的大烦恼。人体的情绪与肝的关系最密切,多虑、压力过大、用脑过度等,便易造成肝气郁滞。肝气郁滞能导致多种病理产物发生,进而导致失眠。王凌主任建议,深秋防秋燥要从精神、起居、运动、食疗“四管齐下”
精神养生强调宁神静志
所谓宁神静志,也就是稳定情绪。每逢秋季,萧瑟秋风、绵绵秋雨,万木凋零,人易触景生情,顿生愁绪,郁闷伤感,有些多愁善感之人往往会在这种秋雨中变得精神萎靡不振、忧愁消极。因此秋季要注意保持心情宁静,以平和气血,收敛神气,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机体不良影响。建议市民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多和朋友聊天。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关于起居养生,《黄帝内经》提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要顺应阳气的生长,使肺气得以舒张。
王凌解释为,市民不要终日闭户,熬夜或蒙头睡觉,要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防诱发呼吸道感染。“室内可养些花草,或者使用湿化器加湿,以调节空气湿度,保持室内一定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保持肺气清肃功能。
适度“秋冻”提高抗寒能力
中医养生有“秋冻”的说法,即让身体适当接受一些寒冷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的应激能力与耐寒能力,有利于锻炼人体生理功能,适应即将到来的严寒气候。同时,提高人体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 王凌说,适当进行“秋冻”和冷水浴等,可以养阴润燥,提高机体抗寒能力。但老人、小孩及患有慢性病的人则不适宜。
秋季可多吃点酸味食物
食疗养生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上注意点,总结为一句话:秋燥伤肺宜润忌辛,肺燥伤肝养阴增酸。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推荐偏酸性水果,比如苹果、葡萄、石榴、杨桃、柠檬、柚子、山楂、枇杷等;还有一些养阴类、补气类食疗药,冬天是也是非常合适的,比如养阴类的枸杞、玄参等,补气类的西洋参、白术、茯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