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第21届全国肿瘤宣传防治周,活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带瘤生存、无痛治疗、患癌概率、整合医学……这些医学新词说明,防癌抗癌也已进入一个“新常态”的阶段。
新抗癌: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癌症并不是绝症,患者应多灌输‘与瘤生存’、‘适度治疗’的新观点,将其当成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种慢性病。”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说,随着分子靶向药、微创外科、细胞疗法等各种新技术的运用,让一些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过去“治疗病人的肿瘤”的观念,应当转变为“治疗带肿瘤的病人”这一新理念。长期临床实践表明,癌症病灶的完全缓解有时并不等于患者有良好的结局。当肿瘤发展到晚期,应进行规范、适度治疗,使癌症在体内与人和平共处,这不仅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还能延长生命。甚至可独立工作和生活。
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有两三个人都有癌症,并且得的是同一种癌症,就要怀疑有家族倾向,可能会属于遗传型家族性癌,包括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另外有一些病不属于癌症,但是可以发生癌变,而且具有遗传性,临床上叫遗传肿瘤综合征。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症,息肉可以恶变为结肠癌,这类病人也必须提高警惕,密切观察。
另外,防癌体检时,有可能发现一些“癌前病变”,不同的高危因素侧重点不同。如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做胸部CT检查;胃癌高发人群则应重视电子胃镜检查。长期便秘或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应每年行一次电子肠镜检查。对惧怕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可以行基础麻醉,在无痛情况下一次完成电子胃镜与电子肠镜检查。因此,体检是最有效而经济的抗癌计划,并对各种部位的肿瘤预防都有意义。
新防癌:改良生活降低概率
近20年来,我国肿瘤死亡率上升了29.42%,每年新发病例约312万人,平均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医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
“事实上,癌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但是要想防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最好个体化。”对此,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提醒说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做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划,用生活方式来降低“癌症概率”。
想防癌,要权衡好荤素的搭配,多吃各种蔬菜和水果,多吃些鱼、虾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摄入的食物讲究新鲜,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多在自家吃饭。平时多注意多饮水,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如平时注意多饮水,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少吃发霉、腌制食品;避免喝酒精、含糖饮料、营养品和饮酒,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不要吃煎炸食物。
运动是防癌的重要方法。但别把运动当任务,强度不需太高,以做完之后感到愉快为准。也可以通过快走、骑自行车、爬楼梯等,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愉悦的内心情绪也不可少,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工作有劳有逸,保持良好的同事、群体和家庭关系。
新治癌:“整合医学”肿瘤治疗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过度治疗”。癌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有些时候,有些时候,“高难度”手术或新技术滥用,对病人几乎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导致“瘤去人亡”的后果。
“现在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由分到合’时代,综合局部、药物、生物、心理等治疗手段,运行姑息疗养式、家居化病区、心理支持的‘整合医学’治疗,是今后的肿瘤治疗新模式。”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认为,整合医学将注重‘规范化’、‘一人一方案’,按照肿瘤基本治疗原则,采用“鸡尾酒”理念,把现代的新技术和化疗、放疗、传统的中医等结合起来,制定合理、廉价的治疗方案,回归到医疗存在的价值本原。
今后的“整合医学”肿瘤治疗,应当医生围着肿瘤患者转,让患者直接在床边就能接受热疗、移动B超检查等医疗服务,并“足不出房”得到气胸穿刺、粒子放射、乳腺旋切、甲状腺微波、中药辅助、心理咨询等多学科交叉治疗。
此外,可以参加新药临床研究。欧阳学农主任介绍说:“有些晚期恶性肿瘤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新药临床试验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治疗的机会,又也增加了患者可能被治愈或提高疗效的机会,新疗法可能比标准疗法更安全或更有效。”因此,他建议这类患者积极参与临床试验,从新疗法中得到目前国际上最好的治疗,或者是可能比常规治疗更先进的治疗,首先得到治愈的机会。
|